导读:惊蛰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惊蛰从蛰字的结构就可以看出,是与虫子有关。惊蛰就是蛰伏一冬的动物开始复苏活动,动物学家也把冬眠苏醒的动物叫出蛰。惊蛰对于农业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惊蛰过后南方就可以开始准备泡早稻种了。特别是古代对惊蛰特别重视。关于惊蛰的天文历法和气象变化特点,部分蛇友还不知道,下面蛇农网小编来分享给大家。

1.jpg

惊蛰天文历法: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阴历二月五日前后,斗指丁为惊蛰,相当于阳历3月5日至6日之间,太阳到黄经345°开始。 

2.jpg

惊蛰气象变化:

   播报一般每年在3月5日或6日,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从惊蛰节气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时节。

   民谚云:“春雷响,万物长”以及“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等等,这些均为惊蛰节气的特征。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作者:老农民(文章完)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