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农村教育扶贫!一个学生也要不能落下!农村偏远山区的教育一直是难题,但国家并没有放弃这项艰巨久远的教育扶贫工作,一步步的落实到山村每一个角落,即使是一个学生,也要为他们建造一所学校,一个多不能少。

教育不能落下一个孩子,一个都不能少,阚南忠坚守的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他给一个身体残疾的孩子带去了知识,也给一个困难的家庭送去了希望。行动虽然不便,但是我们能够看出申晓燕对知识的渴望。有了这间大山深处的教室,她就能在书本的天空里自由翱翔,去体验和触摸这个世界的幸福美好。

这所只有一个学生的学校已经开课一年多了,阚南忠出钱出力,拖着一条同样并不健康的腿上山送教,但是他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申小燕的读书路要继续走下去,还需要社会更多力量的汇集。

经过阚南忠老师一年多的教授,申晓燕现在可以读书写字了,教学计划也从一年级到了二年级。由于长时间不和外界接触,有些字申晓燕虽然会读,却不解其意。为此,阚南忠花了许多心思,比如,在教植物这个词的时候,阚老师就会特意带申晓燕到家附近认一些植物来教学。这么细致入微的教授一个学生是为了什么呢?其实,阚南忠跟申晓燕非亲非故,他平时就工作繁忙,除了党建,在学校还有许多教学任务,身体也不好,患有痛风。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要坚持去给一个乡村女孩送教,其中的原由还得从一场特殊的相遇说起。
2016年,在当地的教育扶贫工作中,阚南忠的帮扶对象是申晓燕的姐姐申小容,在一次家访中,阚南忠和几位扶贫干部来到了申晓燕家,当时,这个家庭居住在残破的房间屋里,一家人都患有残疾,生活十分困难。这样的情景让阚南忠很是心酸,而就在他们做完家访临走前,申晓燕的一个举动打动了阚南忠。

阚南忠:她说我要跟你(申小容)去上学,当时就走不了了,等一下子两个大人哭起来了,把我也感动得掉泪了。
从事教育工作已经近三十年的阚南忠,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性,申晓燕对知识的渴求让他动容。
阚南忠:想了想,结果我就跟她说,我说晓燕,我骗她,就说下周我一定来农村接你到学校去,因为今天天黑了,接去学校没有老师。
这并不是一句随口一说的玩笑话,阚南忠把它当做自己许下的承诺。由于把孩子接到城里去上学没有人照顾,阚南忠就设想是不是可以在家口给晓燕一个人建一所学校,他的这个想法立即遭到了家人和朋友的质疑。

阚南忠的妻子 田淑霞:你要修一个学校,当时我是觉得不可能的事情,我以为他跟我开玩笑,然后要拿那么多钱来修一个学校,可能要很多很多的钱,可能我们也不能承受,我们毕竟是工薪阶层。他说,你去看。我来看申晓燕在路上走路的时候,我的心,我就觉得很心疼这个孩子。
阚南忠:这个也有人说过,他们说你们家是钱多了吗?几万块钱拿给你孙子、拿给你儿子多好,你为什么要去帮扶这家人呢?其他人说什么我真的不管。我的决定,我的初心,我承诺了我就要做到底。
阚南忠计算过,在农村建一所简易的学校也就两三万元,这个费用他个人就能承受,不用去找政府申请经费。对于建学校的想法,当地政府也表示支持,并对申晓燕家的旧房子进行了改造。但新的问题来了,学校建好后,找什么老师去给申晓燕上课呢?
阚南忠:学校的教师和党员提出申请可以来支教,但是我考虑到这个路太危险,如果叫其他同志来保证不了安全,我只有自己来承担这个任务。
2018年5月,阚南忠开始为申晓燕修建学校,地址就选在紧挨她家房屋的侧面。当时,申家堡的通村公路还没有硬化,建房所需要的材料只能靠工人肩挑背扛,十分艰辛。
申晓燕的叔叔 申彭学:这个学校修起来也不简单,还是从毛路上靠人工扛和挑材料上来后,才找人装起来。买的瓦,背也背够了。
历时3个月的艰难建设,学校总算修好了,这间10来平方的教室完全是为申晓燕量身定做的。
阚南忠:她这个桌子和一般的小孩的桌子是一样的,她的坐凳就不一样了,她的坐凳是专门我给她设计的,她从这个梯步一步一步地爬到这个地方,才能坐到像正常孩子坐的一样,我不可能把这个桌子做的很矮,像这样才是正常小孩坐的这个桌子,她就通过这个凳子一步一步地上去、一步一步的下来,这样她的学习就方便了。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