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羊肚菌是一个名贵的药食兼用型食用菌品种,因菌盖皱着如羊肚而得名,相比羊肚,羊肚菌的营养价值就高出很多了。羊肚菌以前只有野生的,是古代进贡的佳品,只有有钱人才能吃到。现在种植技术突破,种植量也大了,羊肚菌的价格下降,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吃的起了。羊肚菌培育技术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农民朋友也想种植羊肚菌,问羊肚菌如何种植?下面蛇农网小编就来分享给大家。
羊肚菌培育图1

一、种植季节

   羊肚菌和其他的食用菌对温度要求 不同,它们属于低温型真菌,因此,栽培的季节需要避开夏季高温时节。尖顶羊肚菌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为18℃~25℃,子囊果分化温度为4℃~12℃,子囊果生长适温度为12℃~16℃,根据菌丝体和子囊果生长的适宜温度,结合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尖顶羊肚菌的栽培时间进行适时调整。种植季节安排在霜降之前,如果自己搞栽培种制作和接种宜在初夏。
羊肚菌培育图2

二、种植地选择

   尖顶羊肚菌种植需要选择好地块,该品种比较适合在微酸性红、黄沙壤土里种植。空地最好,没有空地,要选择前茬为豆科或禾本科作物,如果有轮闲或生荒地更好,不用考虑上茬作物。选择的种植地需要有一定坡度,最好不超过15度,这样以便排水,以免雨水冲刷。
   种植地选择好了,需要提前翻耕整地,最好是在头一年的早春季节进行,深翻,烧去杂草、树根,增加土壤磷、钾含量。以后根据地块情况再翻挖1~2次,充分腐熟和自然消毒。种植前1个月,结合整地,施入腐质肥待种。栽培地应选在环境清洁、空气清新、水质无污染的地方,同时还应具备地势低、水电便利的条件。
   栽培地的设置除了场地选择,还要兼顾防暑性能、遮光性和配套设施。尖顶羊肚菌虽是低温型菌,但是发菌期所需温度应在18℃~25℃,而且子囊果生长时期生命活动旺盛,因此要求栽培地的保温性和通气性要好。尖顶羊肚菌不同生育阶段对空气相对湿度的要求以发褐为标志,但是在一般的生产中我们采收的子囊果要以八分成熟为宜,此时采收的子囊果整齐,棱纹较宽,边缘较厚,便于储存运输,保质期长。从幼菇到采收期需7~12天,采收时用左手3个指头轻轻握住菌柄,右手用竹片等非金属物轻轻撬起子囊果。采收后的尖顶羊肚菌要先将菇体上附带的杂质去除干净,再按照不同等级分别存放,采菇用的篮子内部应放柔软物,以免擦伤菇体表面,每篮放菇数量不宜太多,以防压伤菇体。
羊肚菌培育图3

三、种植环境选择

   1、温湿度:
   温湿度的把控对羊肚菌种植很关键,它们属低温高湿型真菌,野生环境下的羊肚菌在3~5月雨后多发生,8~9月也偶有发生。羊肚菌在生长期长所需要较低的气温,另外也还要较大温差,这样可以刺激菌丝体分化。菌丝生长温度为21℃~24℃;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4.4℃~16℃,空气相对湿度为65%~85%。因此,适宜的栽培时间应在10~12月。
   2、日照:
   羊肚菌的生长栽培不能有直线光,微弱的散射光有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3、土壤:
   羊肚菌种植对土壤的酸碱度也有一定的要求,适宜种植在土壤pH值宜为6.5~7.5,中性或微碱性土壤里。野生的羊肚菌常生长在石灰岩或白垩土壤中发现。在腐殖土、黑或黄色壤土、沙质混合土中均能生长。这也是为什么羊肚菌多生长在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腐殖质层上。而人工栽培也多选择在腐殖土丰厚且土壤pH值偏中性或微碱性(pH值接近6.5-7.5)的腐殖土林地种植。
   4、空气:
   羊肚菌的生长需要足够多的氧气才行,我们在暗处及过厚的落叶层中,很少看到羊肚菌。足够的氧气对羊肚菌的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羊肚菌属好气型真菌,其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囊果形成阶段均需新鲜空气。只有在通气良好的环境中它们的菌丝才能健壮生长,子囊果的分化和生长发育。如果通气状况不良,容易发生柄长盖小的畸形菇,影响品质,降低商品价值。尖顶羊肚菌菌丝体生长能耐受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当二氧化碳浓度在空气中达2.2%时,菌丝生长达到值。
羊肚菌培育图4

四、种植料配方

   配方1、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
   配方2、棉籽壳75%、麸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
   配方3、玉米芯40%(粉碎)、木屑20%、豆壳15%、麸皮20%、磷肥1%、石膏1%、糖1%、草木灰2%。
   配方4、农作物秸秆粉74.5%、麸皮20%、磷肥1%、石膏1%、石灰0.5%、腐殖土3%。培养料的料水比为1∶1.3,含水量宜为60%。
羊肚菌培育图5

五、种植技术

   熟料脱袋栽培:
   1、按料水比1∶1.3拌好料后堆积发酵20天。采用17厘米×33厘米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料500~600克,在100℃条件下8小时,即可接入菌种。采用两头接种法,封好袋口,置于22~25℃温度下培养30天,菌丝可长满袋。菌丝满袋后5~6天,即可栽培。
   2、室内脱袋栽培。菇房消毒后即栽培。先在每层床面上铺塑料薄膜,其上覆盖3厘米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每平方米床面可排17厘米×33厘米的塑料菌袋40个。排完菌棒后轻喷水1次即覆土3~5厘米,表面盖2厘米厚的竹叶或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1个月后可长出子实体。南方地区3月10日至4月20日出菇。
   3、室外脱袋栽培。选择光照为三分阳七分阴的林地作畦。畦宽1米,深15~20厘米。整好畦后喷水或轻浇水一次,用10%石灰水杀灭畦内害虫和杂菌。脱袋排菌棒和出菇管理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只是底层可不铺塑料薄膜。注意畦内温度变化,防止阳光直射。
   室外生料栽培:
   在室外选择三分阳七分阴或半阴半阳、土质疏松潮湿、排水良好的场地,挖深20~25厘米的坑。坑底用水浇湿,将配好的栽培料加水拌匀,在底层铺一层料,压平后为4~5厘米厚,每平方米用菌种(12厘米×28厘米)2袋,掰成核桃大小菌块,均匀撒在料上,用薄层细腐殖土覆盖。再在其上铺第二层料,厚仍为4~5厘米,压平后再以同法播种。播完后用疏松腐殖土覆盖,厚度为3~5厘米,上盖一层阔叶树叶。盖完后洒水,在树叶上搭盖一些树枝。
   栽后管理:
   羊肚菌喜湿,生长环境必须保持湿度。在室外栽培,冬季尤其是早春,雨水较多,温度合适,则菌丝体、子实体生长良好。如早春遇干旱,必须适时浇水。早春在几周之内有4~16℃的温度,能刺激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如果这时温度变化剧烈(低于4℃或高出16℃),都会影响子实体的发育。总之,在早春对羊肚菌保持适宜韵温湿度是栽培成功的关键。
   病虫害防治:
   菌丝与子实体生长都会发生病虫害,以预防为主,保持场地环境的清洁卫生。播种前进行场地杀菌杀虫处理,后期如发生虫害,可在子实体长出前喷除虫菊或10%石灰水予以杀灭。
   采摘、加工及保藏:
   羊肚菌的子实体出土后7~10天成熟,这个时候可以从颜色上看到,子实体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菌盖表面蜂窝状凹陷充分伸展时即可采收。采收后要注意清理泥土,如果不直接出售新鲜的羊肚菌,就需要及时晒干或烘干,遇到天气不好,只能进行烘干了。对晒干后的羊肚菌需要立即装塑料袋密封保藏。干燥加工时勿弄破菌帽,以免影响羊肚菌的出售品质。可利用烤烟房烘干或晒干,勿用柴火烟熏,以免影响质量。按质量分等级后盛装在塑料袋内,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也可以直接对外出售。
 
 作者:蛇农网(文章完)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