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现在虽然国家对农田补贴加大,但真正种植粮食的也只是少数的种植大户,小规模种植、家庭种植都已经不存在。农民种田无法满足家庭开支,都是依靠外出打工获得经济来源。大部分农民亩收入都在千元一下,每户不终止百亩以上,很难维持家庭开支。今日,农民日报发声,“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下面我们来看开。

1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时,特别关注农民种粮的收益问题,强调“不能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这不仅体现着总书记对农民收入的殷殷关切,而且彰显了对保障粮食安全这一国家大计的深刻洞见。

   粮食安全是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让农民种粮能挣钱更是总书记持续关心、反复强调的。“农民愿不愿意种粮、愿意种多少粮,关键看种粮能给农民带来多少收益”,早在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的讲话就直抵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核心问题。2016年,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农村改革座谈会、在黑龙江抚远市玖成水稻种植合作社考察时,都提到要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特别强调,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是让农民种粮有钱挣,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路径、方法。可见,在总书记的粮食安全观里,种粮农民收入始终举足轻重。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再直白不过地讲出了种粮农民的“钱袋子”与国家的“米袋子”之间的内在逻辑。粮食归根结底要靠农民生产出来,农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力量。我国粮食产量能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我们能够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根本上也是发挥了农民种粮的能动性。

   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从政策上,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从经营上,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提高种粮综合效益。通过综合施策,给了种粮农民一颗“定心丸”。近日,我们在基层采访调研中真切感受到这一点。有基层的农业干部反映,虽然目前劳动力、农资等种粮成本上涨,但因为国家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农业保险又给农民撑起了防护网,有效保护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从一些地区农民田间管理舍得投入、生产技术培训愿意参加,我们也能看出来。

   当然,总体来看,农民种粮的比较效益还是不高。对标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既靠政策扶持,也靠经营增效,两手同时用力。不仅让种粮农民不吃亏,还要多得利。如此,中国人的饭碗才能端得更牢。

   原标题:农民日报评论员:农民种粮能挣钱,中国人的饭碗才能端得更牢


 作者:农民日报(文章完)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