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河南淅川“短中长”三线产业结合拓宽增收路径!烹制丹江鲜鱼,小炒山间野菜……5月31日,河南省淅川县香花镇柴沟村“大美农家”生意火爆。游客们一边品尝“山珍海味”,一边饱览水库风光。远处,蓝天白云下,一湖清澈剔透的丹江水倒映着白墙灰瓦、错落有致的柴沟新村。
河南淅川“短中长”三线产业结合拓宽增收路径!
   “这鱼,是水库里的淡水鱼;这菜,是山坡上的野生菜。特别新鲜,放心吃吧。”一阵忙活后,店老板邹大美唠起家常。50岁的她,丈夫身患顽疾,常年卧床,三个孩子还在上学,5口人曾经守着6亩山地过日子,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背靠大山,面朝水库,村里路、电、通讯样样不通,全村158户666人被‘堵’在沟沟岔岔里,刨着薄地‘望天收’,一多半人没出过大山。”谈起过去,柴沟村党支部书记武华顶感叹道,乡亲们守山守水守着穷呀!截至2015年底,像邹大美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达99户431人。
   柴沟村的贫困状况,是淅川县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深度贫困县,淅川的贫困既有交通闭塞、生态脆弱等共性因素,也有为了一库清水,造成的奉献致贫。”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介绍,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守着“大水缸”,握着“水龙头”,为保护水质,淅川“树不能伐、鱼不能捕、矿不能开、畜不能养”。然而,发展脚步不能停。“我们扛稳水质保护和脱贫攻坚重任,立足县情,确立‘短中长’三线产业结合的绿色发展思路,探索水清民富县强的新路径。”
   2016年初,淅川县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修路、盖房、种树、建厂……一年后,一条近20公路的崭新柏油路联通了柴沟与山外的世界,设施完善的易地搬迁安置小区,让乡亲挪“穷窝”,换新颜。
   住上好房子,还要鼓起钱袋子。可穷乡僻壤,咋能咸鱼翻身?
   “扶贫干部引导我们因户而异,发展‘短、中、长。”邹大美伸出仨指头介绍,“短线”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等,能快速致富;“中线”种植软籽石榴、杏李、大枣、薄壳核桃等经济林果,三年见效益,长期能增收;“长线”围绕山、水、生态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咱乡村振兴。
   村里近2万亩山坡地流转给公司和大户,种上了薄壳核桃、大枣、柑橘、软籽石榴、杏李等有机林果。农户实现“一地生三金”:土地流转的“租金”,反租倒包的“薪金”,果树收益分红的“股金”。
   邹大美的6亩坡地流转给“渠首生态园”,又“返租倒包”近400亩果园,负责日常管护。“平日里,我在林下套种点花生、芝麻、中药材等‘短线’产业,‘长’‘短’互补,收入全归自己。这一年下来,收入七八万不成问题。”邹大美竖起大拇指为好日子点赞。
   在“大美农家”的房背后,李荣龙正在丹参基地内忙活。“这丹参种植,一来要选在山坡阳面,常晒太阳根会变粗壮;二来播前要深耕,丹参根部喜欢疏松通透的土壤。”老李一副专家范儿。
   老李家6口人,上有老、下有小,自己患有长期慢性病,妻子也有残疾。孩子上学,家人治病……沉重的经济负担,曾让他头疼不已。
   “为尽快增加收入,扶贫干部帮助我发展丹参等‘短线’产业,并安排我妻子在黄粉虫车间务工,每月2000多块。当年,我就挣了4万多块,光荣脱贫。”李荣龙介绍,去年自己又种12亩杏李,今后收入会越来越多。
   “俺家的枣园去年赚了4万多,蜂蜜销售3万多”、“俺家今年又种了20亩软籽石榴,5亩迷迭香”、“俺是村里公益岗位保洁员,男人在扶贫车间上班”……这些年,柴沟村的每一个人都真真切切地感到了“短中长”带来的变化。
   荒山变果园,乡村成景点。昔日穷乡僻壤,如今村美民富。借助县里举办的“赏花节”、“石榴节”,依山傍水的柴沟村,引来不少外地游客。“三月二十八,柴沟看李花”、“中秋月儿圆,柴沟石榴甜”。“尤其在春夏之交,柴沟漫山遍野鲜花绽放,香风袭人,全村游人如织。”武华顶说,柴沟已建成旅游服务中心,引导贫困群众开办农家乐30多家,“每逢五一、十一活,或是周六、周日,家家爆满,每天都能净挣近千元。”
   “咱这儿山青、水甜,生态环境好!是个休息养生的好地方。”邹大美说,去年,她的“大美农家”营业不到三个月,净收入已近万元,还带动2个贫困家庭通过入股分红、务工等增加收入。
   “农家乐”,乐农家。柴沟村的土鸡蛋、芝麻叶、山葡萄酒、土蜂蜜等农产品有了就近的销售渠道。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回村办起电商服务站,柴沟群众的绿色食品、土特产等“山货”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截至去年底,柴沟村已光荣脱贫97户423人,全村仅剩的2户8人已实施兜底保障。
   随着“短中长”三线产业在淅川全面开花,全县已发展软籽石榴、杏李等特色林果33万亩,林下作物套种面积达50%。贫困户办起500多家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3万余人。绿水青山变现金山银山,全县80%以上的贫困户收入来自这些生态产业,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100%。淅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从5年前的7259.00元,增加到13325元,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淅川县“短中长”三线产业结合绿色扶贫的特色做法,已作为典型案例写入焦裕禄干部学院教材,并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大国攻坚、聚力扶贫”第二届中国十佳优秀扶贫案例。
   原标题:河南淅川“短中长”三线产业结合拓宽增收路径——看柴沟村的绿色“蝶变”
 
 作者:中国农网(文章完)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