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松江张泽羊肉文化节开幕!三伏天吃羊肉什么样依然火爆!羊肉是一种温补壮阳的美食,是很多人都喜欢吃的美食,羊肉味道鲜香,价格自然也不低了,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高了,对吃好不吝啬,舍得吃。近日松江张泽羊肉文化节开幕!原本冬季进补食品的羊肉,却在大热天的办羊肉节,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松江张泽羊肉文化节开幕
   凛冽寒风中躲进热气腾腾的张泽羊肉街上的食肆,等着香喷喷、热乎乎的羊肉出锅,是当地食客的一种美好回忆,但大汗淋漓的三伏天,点上一份温补的羊肉、羊汤,同样也是沪郊养生的老传统。木桶、旺火,出锅后大刀切块摆盘,再配上一小碗店家的秘制蘸料上桌,完美。7月6日,伴随着一年一度羊肉文化节大幕的开启,八方来宾再聚张泽,来品尝这种出自寻常巷陌、看似制作简单却又鲜香美味的食物。
   早晨8时许,食客们陆续聚集到张泽羊肉街上最大的羊肉食府——张泽羊肉庄。为了庆祝一年一度的羊肉文化节,主办方今年还请来了叶榭三大非遗——草龙、滚灯、水族舞表演团来为品尝美食的食客助兴。
   相比大食府里的壮观、热闹,张泽菜场附近的老字号小店——新明木桶羊肉店显得怡然自得。里面食客多是当地“老饕”,点一盘烂糊羊肉,配一碗羊汤面,就着一壶烧酒,慢慢悠悠地吃着。“今天凌晨4时多就来了第一批客人,多是老年人,五六时是中年人,八九时就是年轻人了”,老板寿新明说这间100平方米左右的店铺,最近每天可以接待近百名顾客。
张泽羊肉显然已经塑造了本地人的饮食习惯,叶榭镇大庙村的丁春海是羊肉街的老食客,“隔一天就要来吃一次,习惯了”。20元左右能点一碟烂糊羊肉、一碗面和一壶烧酒。对于松江城区、市区或者更远些的周边城市,张泽羊肉的鲜香同样诱惑着他们。松江七中的老师吴连明是一位骑行爱好者,每隔一段时间,他就要骑着自行车来张泽来吃羊肉,一碟子白煮的烂糊羊肉,再“呲溜呲溜”吃一碗羊汤面,美食和运动对他来说同样不可以辜负。
   记者尝了尝刚出锅的白煮烂糊羊肉,肉质软烂,但不腻口、味道很鲜,更难得的是,没有蘸料的情况下,几乎没有羊肉的膻味。“白煮其实最为考验羊肉本身的品质,主要是店里选用的都是一年生的山羊”,张泽羊肉庄掌勺大厨张新妹告诉记者(见右上图),定点供应的山羊幼年时就会骟掉,因此几乎没有腥臊味。另外煮制过程中,经焯水,以及大火、文火的长时间炖煮,让肉质软烂适口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去味除腥。
   羊肉街上有10多家店面,要留住顾客,还需有自己的“独门秘制”。农家灶头的木桶灶具是张泽羊肉美味的秘诀,厨房里的蘸料也是各家的“法宝”,一块白煮羊肉蘸上几滴浓郁的酱汁,解腻爽口。
   张泽羊肉不但味美,文化历史也很悠久。据当地老人介绍,张泽羊肉源自元代,距今已经有700多年历史。当时蒙古士兵屯兵松江府时,也带来了这种来自草原的美食。如今,简单的烧法、质朴的口味,仍然带有游牧名族的饮食特点。
   2017年,张泽羊肉被列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叶榭镇致力打响张泽羊肉品牌打造朵颐小镇。张泽羊肉庄老板林卫英说,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与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更贴近才能更好地传承”,为此,他一直在开发符合现代人口味的“创新菜”,比如现切火锅,一桌人“可以围坐一起现切鲜肉涮锅,吃着热闹也美味健康”。寿新明已经招收了10多名徒弟,他说只要年轻人诚心学,他就愿意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作者:东方网(文章完)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