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西双版纳斗鸡是我国传统斗鸡品种,饲养历史悠久。傣语称“盖跺”,是傣家人的象征。是蚩尤的后代饲养的一个品种,是我国四大斗鸡品种之一。西双版纳斗鸡体型高大,是大型的鸡品种,这样也有比较高的战斗力,作为斗鸡是必要的条件。西双版纳斗鸡是在该地区特定环境下慢慢进化繁衍而成,下面蛇农网小编来分享一下西双版纳斗鸡相关知识。

一、西双版纳斗鸡简介

   西双版纳斗鸡——傣语称“盖跺”,是傣家人的象征。据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西双版纳斗鸡系轩辕涿鹿大战蚩尤后,随东夷族的三苗部族迁徙到中国过程中,由随迁的鲁西斗鸡(属于中原斗鸡)在云南分化而成,经当地人民的长期驯化喂养,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体型独特斗鸡。原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橄榄坝一带,是与中原斗鸡、吐鲁番斗鸡和漳州斗鸡齐名的中国四大斗鸡品系之一,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饲养基础,也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个珍稀禽种,已被列入国家级主要畜牧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二、西双版纳斗鸡分类

   中文学名:西双版纳斗鸡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属:原鸡属

   种:西双版纳斗鸡种

   分布区域:中国,云南,西双版纳

三、西双版纳斗鸡特征

   西双版纳斗鸡体型高大,属大型品种。骨骼粗壮、结实,胸宽,胸肌发达,整个体躯显得雄伟,体呈方形,结实紧凑,羽毛稀少,胸肌裸露。头较小,呈半梭形,似老鹰。冠和耳叶较小。睑部红色。成年公鸡胸、肘关节、肛门周围脱毛处均为红色。虹彩橘红色、金黄色。毛色种类较多,但主要有纯白、纯黑、维红三色,其他还有灰、黄白花、红黑花等杂色。纯白者呈现“三黄”即喙、胫、皮肤均为黄色;纯黑者带光亮,主翼羽黑中镶白,副翼羽全黑,喙灰褐色,皮肤白色。胫黄色、灰黑色或石板色。斗鸡无胫羽、趾羽,四趾,两胫间距离较宽,显得成武好斗。

四、西双版纳斗鸡环境

   西双版纳斗鸡产地西双版纳地处北纬21°10’,东经99°55’至101°50’之间,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林木宽广,对家禽养殖占有了独特的位置。西双版纳气候具有大陆性兼海洋性气候交错影响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8℃-22℃之间,最冷月(11月)平均气候11.8℃-15.6℃,相当于长江中下游凉爽的秋天的温度。西双版纳斗鸡以该地区自然条件选育形成的优良高大品种。

五、西双版纳斗鸡习性

   生长速度与产肉性能:

   西双版纳斗鸡平均体重:30日龄公鸡180克,母鸡150克;60日龄公鸡520克,母鸡460克;90日龄公鸡760克,母鸡680克;成年公鸡2050克,母鸡1420克。成年公鸡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3.10%,母鸡78.60%;成年公鸡平均全净膛屠宰率78.10%,母鸡71.00%。斗鸡肉质较粗糙。

   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西双版纳斗鸡母鸡平均开产日龄195天。平均年产蛋110枚,平均蛋重40克。蛋壳白色、浅褐色。公鸡性成熟期105-120天。公母鸡配种比例1:(2-3)。平均种蛋受精率95%,平均受精蛋孵化率90%。母鸡就巢性强,平均就巢持续期20天。公鸡利用年限3-5年,母鸡2-3年。

六、西双版纳斗鸡分布

   西双版纳斗鸡主要分布于景洪市境内勐罕镇、勐龙镇、景洪镇、嘎洒镇和勐海县的打洛镇、勐海镇,其他坝区傣族村寨也有零星分布。

七、西双版纳斗鸡图片

1


2


3


4


5


6


7


 作者:品种之家(文章完)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