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年来我国太空探索技术不断的提升,也造就了批太空种子,通过太空旅行,获得变异的种子,然后再经过种植筛选,得到优势基因、遗传稳定的种子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了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嫦娥五号太空稻就是一种太空种子。近日,76万公里“环月旅行”!嫦娥五号太空稻移栽至试验田!立刻备受关注,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一批共重40克的“航聚香丝苗”水稻种子和返回器一起,穿越范艾伦辐射带,遭遇太阳黑子爆发,“星际穿越”22天后随同返回器顺利着陆。这标志着我国水稻航天育种首次完成深空空间诱变试验的搭载。经过一个多月的育种,这些青葱的稻苗,将离开温室大棚,移栽到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的试验田内。一起来看“搬家”现场!
76万公里“环月旅行”!嫦娥五号太空稻移栽至试验田!
嫦娥五号太空稻移栽至试验田
76万公里“环月旅行”!嫦娥五号太空稻移栽至试验田!
   网友评论
76万公里“环月旅行”!嫦娥五号太空稻移栽至试验田!
   延伸阅读:
   76万公里“环月旅行”后,太空稻种成功育苗、长势喜人
   新华社广州3月16日消息,曾搭载嫦娥五号上天的约1500株稻种成功育苗,长势喜人。在华南农业大学温室大棚里,嫩绿的幼苗指向天空,有望月底离开温室,栽入田间。
   这批共计40克的太空稻种于去年11月搭乘嫦娥五号登月,历时约23天、76万公里的“环月旅行”后,返回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种植。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植物航天育种国家级平台。
76万公里“环月旅行”!嫦娥五号太空稻移栽至试验田!
    这批稻种可谓名副其实的“航二代”,其父母均为航天育种成果,分别名为“华航31号”和“航恢1508”。“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搭载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绕月深空诱变研究,实现了水稻种子深空搭载的首次突破。”中心主任陈志强认为,“种子在搭乘过程中会经历微重力、太阳黑子爆发等特殊环境,这会对稻种基因变异造成影响,极其难得。”
   据中心副主任郭涛介绍,这些种子内含4万个基因,基因经过深空环境发生改变后,可以通过对其定向跟踪,从而发现可利用的优良基因。“在地面上,研究人员借助射线、重离子等辐射,或模拟微空下的微重力环境来进行种子诱变。相比之下,深空环境极为独特,预期将产生更强烈的遗传效应。”
    在业界专家看来,这批经过深空搭载的天稻极具科研价值。该中心将借由水稻种子深入了解模式生物响应深空环境的分子及遗传机制,为探索生命起源、物种进化和宇航生物安全提供理论支撑。此外,将获取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优良新基因,并形成完善的关键基因利用技术体系,服务于水稻品种选育。除研发以外,此次搭载预期成果还有为我国“种子安全”提供自主“种子芯片”。
    “这批水稻有望在6月底迎来收割,然后进行第二个世代的播种。如果顺利的话,育种成果有望在明年底初步呈现。”郭涛表示,按照航天育种的一般规律,在4至5个世代后可以把水稻的优良性状稳定下来,进而选育出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为水稻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郑天虹)
   原标题:嫦娥五号太空稻移栽至试验田 一起来看"搬家"现场
 
 作者:(文章完)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