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泥鳅是一种水产美食,被吃货们称为“水中人参”,吃起来特别的鲜美。80年代有大量的野生泥鳅供大家食用,随着农药化肥大量的撒施,导致环境破坏,现在野生泥鳅太少了,只有山区池塘有少量分布。完全依靠养殖泥鳅来满足市场需求,泥鳅苗养殖是泥鳅养殖技术的关键,下面蛇农网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泥鳅苗养殖技术步骤。
泥鳅苗养殖技术步骤图1

一、放养前准备

   1、池塘清整:
   泥鳅苗饲养需要有场地,利用养殖商品泥鳅的场地即可,也可以单独培育以后转池。放养前要消毒、整理养殖吃,需要在放养前10天进行。做好养殖池的清整池塘,察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放水深至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用1公斤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工作。
   2、蓄水施肥:
   清塘3天后就可以注入新水了,水深控制在30厘米深即可,然后施入基肥,每10立方米水体施入发酵鸡粪3公斤或猪、牛、人粪5公斤,也可以每立方米水体施入氮肥7克,磷肥1克。培育水质,让泥鳅苗子生长快速,肥状。
泥鳅苗养殖技术步骤图2

二、苗种投放

   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1500尾/平方米~2000尾/平方米。当泥鳅养至体长3厘米时,要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密度60尾/平方米~80尾/平方米。在苗种投入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差距不能超过2℃,如泥鳅苗种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则应在放苗下塘前作“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使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时,再把苗种缓缓放出。
泥鳅苗养殖技术步骤图3

三、饲养管理

   1、前期培育阶段:
   前期是指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的时候后,日常管理要注意水肥,需要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追肥的种类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也可用过磷酸钙、尿素、碳铵等化肥,采取少量多施的方法,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时,每20万尾泥鳅种用1公斤黄豆磨成15公斤豆浆,每天早晚各泼洒1次投喂。
   2、后期培育阶段:
   当泥鳅苗种规格达到2厘米后,就需要改变管理方法,需要逐步加深水位到50厘米。除继续培肥水质外,还应投喂配合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饵量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上时,泥鳅的食欲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28℃以上,食欲则逐渐减退;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饲料。
泥鳅苗养殖技术步骤图4

四、日常管理

   1、调节水质:
   日常挂落要注意调节水质,避免过肥或过瘦,都会影响泥鳅苗的生长,根据情况加注新水,每周换水1次~2次,勤施肥,保持池塘水色“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
   2、巡塘:
   日常管理巡塘很重要,需要做到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定期预防病害:
   勤打扫、清洗饵料台,做好饲料台、工具等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物。
   4、防害防逃:
   注意防止敌害入侵和泥鳅逃跑,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
泥鳅苗养殖技术步骤图5

五、病害防治

   1、气泡病:
   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引起。症状 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 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公斤~6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
   2、车轮虫病:
   症状 病泥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粘液增多,镜检有车轮虫。防治方法 0.7×10-6溶液浓度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3、赤鳍病:
   由短杆菌感染所致。有病泥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腐烂。防治方法 用1×10-6溶液浓度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当泥鳅长至体长5厘米时,完成泥鳅苗种培育阶段,进入成鳅养殖阶段。
泥鳅苗养殖技术步骤图6

六、泥鳅价格

   泥鳅今日均价12.7 元/斤,相比于昨天0.49 (下降3.71%),山东烟台海阳市泥鳅--13/斤平稳,广东深圳龙岗区泥鳅--14.5/斤平稳,河南开封龙亭区台湾泥鳅--20/斤下降,广西桂林象山区中华沙鳅--75/斤平稳,贵州遵义道真县泥鳅--11/斤平稳,江苏盐城大丰区泥鳅--23/斤平稳,黑龙江大庆杜尔伯特县泥鳅--15/斤平稳,广东广州荔湾区泥鳅--15/斤平稳,河北衡水故城县台湾泥鳅--25/斤平稳,云南保山隆阳区泥鳅--12.5/斤平稳。
 
 作者:(文章完)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警告: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人人有责,它们不属于餐桌!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