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稻鳖(水稻+中华鳖)综合种养技术指南,稻鳖综合种养包括稻鳖共作和轮作两种模式,以稻鳖共作为主。当前主要是做好田间工程,存塘中华鳖的养殖管理,以及鳖种放养。 
稻鳖(水稻+中华鳖)综合种养技术指南

一、田间工程

   1、已开展稻鳖共生田块修整。仔细检查田块周边,修补、加固田埂。检查沟坑底部有无漏水等现象,进排水设施和防逃设施是否损坏。若有漏水损坏等,及时修补。 
   2、新开展稻鳖共生田块修建。开挖环沟或鳖坑。环沟沿田埂内侧50~60cm处开挖,宽3~5m,深1~1.5m(沟坑占比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鳖坑位置紧靠进水口的田角处或一侧,形状呈矩形,深度1~1.2m,四周用密网或聚氯乙烯(PVC)塑料设置围栏,围栏向坑内侧稍倾斜。坑埂应加固,并高出稻田平面10~20cm。防逃设施可选用砖墙、铝塑板、彩钢板等材质,将环沟外侧围栏,高出埂面50~60cm,围栏竖直埋入土中15~20cm,四角处围成弧形。 

二、存塘中华鳖养殖管理

   1、水质调控。随着气温回暖,当池水温度升至20℃左右时,多数中华鳖开始苏醒,应及时换水消毒。 
   2、饵料投喂。对于刚越冬苏醒的中华鳖,重在恢复体质。待池水温度维持在22℃以上时,投喂少量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新鲜动物性为主的饵料或蛋白质含量45%以上的中华鳖人工配合饲料。每千克饵料中可加入复合维生素2g或适宜的免疫增强剂,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投喂量不宜过大,投喂次数也不宜过多,待气温基本稳定和鳖身体机能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再按正常的喂养方式和投喂量进行喂养。 
   3、日常管理。应定时巡查,每天两次以上,测量池水温度,观察中华鳖活动情况,保持沟坑水深1.3~1.5m。 

三、苗种放养

   1、苗种选择。可选择国家审定新品种或适合本地区养殖、抗病力强、生长较快、受市场欢迎的中华鳖优良品种。 
   2、苗种放养。长江流域双季稻田一般在4月中下旬到5月上中旬,单季稻田一般在5月中旬开始放养。如果放养时水稻还未插秧或返青,可先放入沟坑,之后再移至大田。在中华鳖投放前10~15天,按沟坑面积用100 kg/亩生石灰化水趁热泼洒,也可用1%聚维酮碘溶液或0.3mg/m3强氯精替代消毒。中华鳖放入前先用15~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5分钟。 
   3、饵料投喂。天然饵料一般不能满足鳖的生长,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水温低于22℃时不应投喂饲料,水温达到并稳定在28℃,不超过35℃时,要加大投喂量。日投喂占体重的2%~3%,小规格鳖种适当加大投喂量。日投喂两次,上下午各一次。 
   4、日常管理。参照存塘中华鳖日常管理,并注意防逃,尤其是刚放养或遇到天气闷热或下雨时,需更加注意。 

四、病害防治

   春季天气不稳定,需密切关注天气和水质变化。此外,刚苏醒的中华鳖极易被病原菌侵染,爆发腐皮病、水霉病、氨中毒症、暴发性出血症等。日常管理中必须坚持“防重于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置”,做好病鳖隔离,切断传播途径,从根本上解决病害的流行,避免经济损失。 
 
 作者:农业农村部(文章完)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展开全部内容